从事安全工作已经有些年头,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也许是出于工作需要养成的习惯,平日的闲暇时间里,总想着多跑几趟书店,查阅一些安全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参考文献,并美其名曰:“给自己充充电”,实则害怕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发生。笔者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如果安全管理工作的好与坏,仅靠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现场督查、现场口头说服教育、现场隐患排查整改来进行衡定,已不符合现代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现代安全管理工作其实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动态性、综合性、理论性、针对性等特性并存的“特殊工作”。 -LO\erkv
dM8ITUdev
安全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在实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中,均体现为一种文化现象,而每一种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是由某种原理引发出来的思考。 A`0FB\
;UL_/tE
在抓安全工作中,经常听人们提到“木桶原理”,并用来比喻安全工作,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围成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它的长短制约着木桶的盛水量。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这里所谓的盛水量,人们通常都是从木桶水平放置的状态下来进行“定义”的。 O`>1|'A5
"qW\O3Q
事物是具有辩证、统一的结合体,有“长”才有“短”,因此,笔者认为,“木桶原理”中的盛水问题,也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对安全工作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安全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围成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要正确看待“长”与“短”,在“变”字上做文章,这同时也是企业安全管理者抓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倘若将木桶略倾斜一下,使围成木桶的“短木板”与“长木板”的顶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时我们可以直观上,理论上得到证实,此时的盛水量会多于前面所表述状态下的盛水量。为此,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安全生产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解决“长”与“短”的根本目的是:增加盛水量,说白了就是提高安全生产的整体能力,消除各种事故隐患,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 \kn^~*W
v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