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无处不在,人人皆能节约,事事皆有节约。作为国内较早研究浪费问题的学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晓群以自身的科研与实践,寻觅着一条中国式节约之路。30年来,他一往无前。让节约观念、方法、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是空话,为子孙后代留福祉——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目标,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目标 Yc[3Z!` k'>|_X=
nVv'i`~ r+hhuQ%a{
浪费无处不在 Sk_x-VQT %3Pf9_5-
H-j'?% 9 6fBK15.s
无形浪费更为严重 !S!/QR3/O MQ 7)Z
+M8*w$a6 41s@A @-e
“什么是节约,什么是浪费,搞不清这个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无从谈起。”一向温文尔雅的李晓群,谈起节约与浪费,就显得很严肃。 _:Di1,@' w2#I"bNr
O].=s?+#j N m 1z
“浪费就是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环境等无益的消耗。节约是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投入确定的情况下,产出多者为节约;在产出确定的情况下,投入少者为节约。”59岁的学者李晓群,对概念的解释一板一眼。他说,打个比方,上餐馆吃饭,从多点多剩到吃不了兜着走,再到现在的适量点菜,有人表扬这是节约,这个说法不准确。适量点菜是正常消耗,叫不浪费,离节约还有一步距离。 UqOf$!fd _bD uxTae
Ge@NC)C}|> n&1VH#
“正因概念混乱,导致人们对很多浪费现象视而不见、视为正常。”李晓群认为,一说起节约,大家立马想到的是节水、节电、节粮,可全民学英语、儿童报多种特长班、商品过度包装、公款吃喝、公费旅游、文山会海、一个项目审批要盖上百个公章、决策失误等等,这些浪费却被人忽视了。 ~>UM<CY5 XFi/? >
HxpQ cK Kt.33M
下过乡,务过工,进机关,去党校,大学学的是物理,搞研究却是经济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初,李晓群开始研究浪费问题。“浪费无处不在。”他看到了浪费问题的普遍性,从物质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生产到家庭生活,从国内到国外,浪费都广泛存在。浪费者麻木不仁,理所当然;旁观者习以为常,漠不关心;大家习惯成自然,最后发展为“全民运动”,形成浪费型的家庭、企业和社会。 rL/I'^I <8-h
yz%gj|6Yo NHk
A[wQf
“您至今共有几个电子信箱?是不是大部分都不用了?”李晓群问记者。得到记者的肯定回答后,他说,这就是一种浪费,因为休眠账号占用了网络资源,尽管看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但中国有3亿网民,这个数字累加起来,就大得惊人。 tr,
)Ry4 BDLRd
{7r
`hE_9Pu> t4/,7%?O
“如果把浪费比作一种病,‘浪费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流行病、传染病,它已经成为社会肌体上的组成部分,不治不行了。”李晓群认为,人人都患“浪费病”,包括他自己用非所学也是浪费。 zn1euH{
SG9*,&[i
H^>
j+ 5` YK'e7V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同各种浪费行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但是时至今日,浪费现象依旧这样普遍,这样严重,甚至愈演愈烈。“这是为什么?”李晓群苦苦思索,苦苦探求。 *gCyX@H+) u9=TXA]C
L(ahV8 Po(K=
“人们常听有‘贪污犯’,却没听说过‘浪费犯’。”李晓群说,宪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的十七大正式确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我看应制定一部反浪费法,看看谁敢公款吃喝不心疼,看看谁敢今年修的路明年就扒开,看看谁敢歪歪嘴让企业跑断腿,看看谁敢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式决策。” | D<s; rkFIsP"i[
y4lA\(qn 8%TM5J>
让浪费成为过街老鼠 wQUKZ( + RjqS`
y'{'pa<FZj K
&4_XT_>
综合治理是解决之道
3JA>7
wAW%X%oG
Fa|6IJva,i /[<1GUi
*
“浪费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解决不力的难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晓群告诉记者,治理浪费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是各部门要各负其责,让浪费真正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u6-jQ`F.3N FDKu1 :
(B=RmF{ =Gb4B~ne
他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涉及节约与反浪费的法律法规不算少,但是执行、落实与监督的工作却做得十分有限,这就使法律法规的效果大打折扣。“以建筑节能为例,我们有相应的制度标准,但是目前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同时,虽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提了多年,但是多年来却没有形成全社会思想观念的统一,根本问题还在于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浪费的危害,所以从全民教育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 I5s}J02x
Y<JNv3I 9
0g_YQ^ VY z<xz?{'$$
李晓群告诉记者,对节约与反浪费的观念的淡薄甚至反映到科研上,极少有搞经济学研究的学者能静下心来搞浪费与节约的研究,而这样的研究方向甚至都被人看不起。而国外非常注意对浪费问题的管理,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浪费现象,其成果实际运用于管理制度的法律规则中,从而使管理体制、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社会舆论等都渗透着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观念和原则,有效地治理和预防着浪费行为。 e[$7
( {><p,tW
H2jeriqh >u)+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要反浪费,尤其是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因为它对国家社会的危害程度甚至超过了贪污。”李晓群认为,各级党政部门有责任教育并严格管理干部,对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要根据相关规定认真问责。 Z`#V)L9~ Cbu9GGav
%r,Rf73u"G W
QJ,vft
Yf>qQ{}Ni #}W+x%1R
浪费使社会倒退 W09X }>.
g_nK?
5FO8Xi HU0g6b#
节约是对未来负责 =Yyb'XLAX D*'1!,8o
B7 PF:s" mxZI_G
李晓群不仅是反浪费的理论家,也是践行者。只要他在家,屋里的灯就只能开一个,抽水马桶永远要使用“半水”按钮,甚至上饭店吃饭时,也要提醒大堂经理电梯可交错停楼层。因为他看到浪费的破坏力,可以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的重大损失,使社会发展倒退。 d.zyeTa%5 Od!#e>lOJ
Fb>P.i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