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 ~
作者:芦明生 2024-05-14 15:15:40 Xy+h_8q
2024年5月11日,身处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三四期码头,想起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的亲切话语,黄骅港务公司科技信息中心智能控制科副科长陈致远心潮澎湃。“这一年,我们全面提升能源港口智慧发展水平,自主研发实施设备全流程智能管控,堆场配员减少62%、平均装船时长缩短25%、堆存能力提升10%、装船效率提升3.8%,船舶在港停时同比缩短5.1%。” %~ {D
2VhsT<J
而在一墙之隔的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骅港站,站长冯晓杰同样激动不已,“就在20天前,我国铁路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3万吨级重载组合列车驶入了黄骅港站。这一年,我们还上线了智能调车系统,将智能调度与控制、5G通信平台技术首次运用在重载铁路车站,极大地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 |-ln|m
cQ,GHF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港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加快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和综合物流通道,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能源政策发展谋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向“新”而行中实现了“新新”向荣。 .\REB!.]
\T[Q^Yo1
“新新”之港,智慧智能打造综合大港 +#^{buh
>m6 P2g
2023年6月,在煤炭装卸作业翻堆取装大型设备均实现自动化运行背景下,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设备协同调度三期卸车作业线在黄骅港正式运行。作业流程线由人工启停转为由系统牵引各设备协同作业,单流程常规操作步骤由13步降为0步,实现由操作为主转向监护为主的生产作业模式新突破;当月,在智能化装船常态化运行基础上,黄骅港通过综合5G、语音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对舱口指挥指令的实时识别、实时响应,支撑起全场景、全工况的智能装船解决方案;2024年4月11日,国内首套散货港口智能生产操作系统——CE—TOS在黄骅港发布,打通了港口上下游数据和推动港电作业系统协同,形成了一套散货港口智能化标准体系、一套散货港口智能生产操作系统与工控系统国产化产品。 $C\
C_`,mF@
2023年9月,黄骅港煤炭港区7万吨级船舶双向航道实现首航;2023年11月,黄骅港迎来首列“疆煤”入港,成功开辟“疆煤”出海新通道。2023年,黄骅港完成煤炭装船20948.6万吨,煤炭装船和卸车量双超2亿吨,2024年一季度累计完成煤炭卸车5323万吨,煤炭装船5262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有效保障了能源运输通道安全高效畅通。 g6| |@S
bS?. Y.
“新新”之路,创新实践推动重载建设 t(r(|>]p
E^:Cht&
5月9日,由朔黄铁路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正式下线。这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主型电力机车,实现了我国重载铁路运输装备领域又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o~zzM_0R3
u%+V,-5'
2023年以来,朔黄铁路系统规划运输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布局,推动朔黄铁路全面转型升级,全面启动实施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工作,智能运维技术成功发布,2万吨自动驾驶、30吨轴重开行试验成功,移动闭塞、国资委1025专项等国家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朝着现代、综合、多元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方向全速迈进。 TLB|1e
YiPr(j
32400吨的重载列车安全到达黄骅港站 MJ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