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京: 37 年专注一业 J| QkQIU
通讯员张瑞李艺 h9?O lp2
今年55 岁的李建京,1980 年入路后就被分配到济南车辆段济南检修车间制动班组,从制动钳工到班组长,从业务新手到技术达人, 从跟人学徒到带徒授业, 用37年的时间,诠释了专事一职、 专注一业的“工匠”精神。
6VNS[i
\#+ztYJ"
师傅眼中的“练功狂” ;)
,GF8
j~'{E^vH!
104 分配阀负责客车的制动,也就是“刹车”工作,滑阀是构成部件之一,安装在滑阀座内,通过它的移动进行通风或密封,完成列车制动工作。滑阀与滑阀座的平滑度不够,就会造成滑行位置不准确与贴合不紧密,出现通风量不标准或漏风现象,致使列车完不成制动工作。滑阀与滑阀座的平滑度需要人工利用油石研磨,极限值为0.4 微米,这个标准比镜面还要光滑。37 年来,李建京每天用手工研磨,使滑阀和阀座的贴合面达到这个平滑度。 ]yp!5F56
@py.l^
刚参加工作时,李建京研磨的滑阀、阀座总是不合格,心里特别着急。师傅告诉他:这个配件好比列车的心脏,出件合格品不容易,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用心。李建京下定决心一定要掌握好这项技术。 >4#=&]K{\9
W%p89L8y,
为锻炼手上的力道和技巧,李建京在工余时间学习起篆刻,才刚练手就使用贵重的石料。大家都说他不会过日子,他腼腆地一笑,说: “练不好,这个钱就白花了,得给自己一点压力。” +`$02d%
d9@~2*o+[
因为104分配阀是利用风力进行制动,为了掌握风的性情,李建京又研究起风筝制作工艺,而且用难以驾驭的塑料袋制作。上班学、下班练,勤琢磨、反复钻研,双手不知磨破掉多少层皮,李建京终于掌握了滑阀与阀座的研磨手艺。如今,他是全局唯一能用手工将滑阀、阀座的贴合面精度研磨在0.4 微米内的人。 L9.*eGmc
aahOe[X
m
工友眼中的“发明家” E+aU{(q^
`4)-A_)\}
“我们工长是个‘技术控’, 他的小改小革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我们省了不少力。”班组职工这样评价李建京。 HpPZ> 6=
};vAs
以前,职工清洗104 分配阀时,都是将各部件拆解后全部浸泡在清洗液中清洗,部件搬运趟数频繁,组装时又要费时费力地在清洗后的零部件中挑选,平均组装一套分配阀需要30分钟。李建京从家中的蔬菜分装提篮中受到启发,对流水线运输工具进行改造,将原来托盘式改为提篮式,减少分配阀的搬运次数,同时避免配件发生磕碰,工作效率提高了40%。 XL2,#<H
AN8@
由于班组年轻职工多,技能经验不足,造成104分配阀研磨质量不高经常返工。李建京利用多年的工作经验,带领班组2名技术骨干研发了104分配阀免组装气密性试验台,不仅提高了研磨质量,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迄今为止,李建京共取得8 项技术革新成果。 bW)/w^R
Y?y}Ro5Vq
徒弟眼中的“引路人” Wx
Rr]yo
TvW@x:
李建京作为制动组的工长,除了要带领职工作业外,还肩负着培训新职人员的工作。一开始,他将每年新入路的职工按照计划安排在不同岗位,跟随师傅学习业务技能,很快,他就发现这些新职工只能操作单一的工作,对其他岗位的技能业务要求一无所知。 xyP`jG8
=Rw_60"yf
李建京想,新职工顶岗后,如果有人请假,再碰到急活、重活,连个能够“帮衬”的人都没有。为解决这一问题,确保班组职工一岗多能,他制定了制动组“轮岗方案”。并主动担任老师,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李建京不仅在上班时对他进行手把手传授技艺,还在工余时间进行“难点培训”。不出半年,那些新职工被他培训成业务多面手。职工刘延庆在2017 年总公司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制动钳工组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到目前为止,李建京培训的职工中已有两名高级技师、 两名技师。 Xm&q+zF%
d5Y*"8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