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由赫兹伯格于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一书中提出。 ].1yPhJ3pM
o_Yk\X>B-i
"wZ:KyH
W\xu[H?
以泰勒为代表的管理学家,大都认为激发人的积极性主要靠外部条件,靠金钱。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是从内部,从工作本身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双因素理论开创了激励的新观点。 !ku/SA=KHh
v#A{a).2
N9m1m?
1yMYb:mr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是美国心理学家,曾获得纽约市州立学院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在美国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从事过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美国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 (%%@8c0jG
g$ib@]t
5o<zOY-H5
hV\!Ly<
1、双因素理论产生的背景 :C/$plmL>o
T+irV^+zV
c9.S ;S[l
|_NEg}
20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11个企业203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询问他们在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是使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情使他们感到不满意,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赫兹伯格把前者叫激励因素,后者叫保健因素。 314hnHFRp
~9uGx-
1dli4'/~6
FLv-1` |
2、双因素理论的内涵 "'F_wh@\(q
a!$X|,f*<
purm-Mv-}"
56>U~[g(
赫兹伯格认为,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的承诺、工作上得到认可赞赏和奖励、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承担重大责任、工作有发展前途、在工作中有得到发展成长的机会等。这些因素与个人对工作的积极感觉有关,有的是与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生产率。 hK`$~G'
aBo|vk.p
co:B#V
A
W\&Fp/0\W
属于保健因素的有: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上级主管之间的人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作环境或条件、薪水以及额外的福利、工作的安全感、个人的生活、职务和地位等。保健因素是外在因素,或者属于工作以外的因素。赫兹伯格认为改善这些方面,只能够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职工满意,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进而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t,ra\y
z73|mn1
}F!eZx*W
MJk$Q 0 W
赫兹伯格认为满意的反面是不满意,这是不正确的。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ADOvh
AFN|@on
G7D%X
i
(dH"GI
%
赫兹伯格认为只有靠激励因素来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率。 XBoOBFwr
HIy5
,(j6$U>
7f5Yo,E4
赫兹伯格认为: 3*<F 4f[
Co]OY+
(1)对于激励因素来说,它的满足能带来工作的满足感,它的不满足并不导致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 < |